量子儀器 V.S. 中醫科學化

『市面量子儀器的比較與評估』(1/2)

Views: 58

【 此篇文章發表於 西元 2014 年四月七日,更新於西元 2017 年 】

 

 

市面量子儀器的比較與評估

 

所謂的 量子儀器 驗的是萬物的波動,任何物質皆有波動,因為儀器不夠先進驗不到,而不是波動不存在。檢驗波動是一個很高的科技,一般來講無法直接驗,而是要透過載體來間接的驗。盡管只是間接檢驗,其檢驗的結果依然讓大部份的 傳統物理 擁護者瞠目結舌。

目前大部份的醫療相關檢驗儀器驗的是有機體內的化學變化,而只驗 化學變化 忽略 物理變化 也是不得已的。目前現行醫學 (一般指的是西醫體系) 大量依賴只驗 化學變化 的生化儀器來進行判定,也常發生一些因儀器或是人為的醫療糾紛。目前的醫療體系不斷進步,醫療方法也一再創新,人類有賴於醫療科技的進步,壽命不斷的延長。

壽命延長了,但生活品質呢 ?

如果只是讓一個人不死,像 養植物 一樣的養著他,那麼醫療科技帶給人的不是幫助,而是 夢魘。人類文明高度發展,也讓身體發展出許多以前所未見的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 …. 醫生劈頭就告訴你,你的病不會好,但只要好好的照顧 (吃藥),就不會有問題。癌症 也是一樣,醫生不會告訴你已經治好,只是單純控制不讓它復發,而且發展出一種只要幾年不復發,我們就認定已經好了的 詭異說詞 !

市面上各種檢測儀器 林林總總,有些儀器為了提高自己的身價,就會在儀器名字的前面冠上 “量子” 兩個字,但到底是不是真正 量子儀器,大眾根本就搞不清楚,有時可能連賣儀器的人自己都搞不清楚。

小弟此文並不打算來講 量子理論 (大家不用擔心會太難),只是提出一些 概念性 的東西,希望讓大家在採購相關儀器上,能有所幫助 !

首先,目前市場上的 檢測儀器 大致分為下面幾種:

一、驗腦波型 (會有一些導電貼片貼在頭上)

這類的儀器很容易辨識,除了驗腦波外,稍為改一下就可以用來驗交感神經。如果你驗過心電圖,也會貼一些導電貼片在胸口,然後透過導電貼片收集心臟跳動的波形。有些儀器為了減少損耗 (導電貼片多為一次性),會改用另一種吸盤式的導電頭。這類的儀器多常見在現行醫學的醫療院所裡使用。

現在有些催眠相關業者會使用 腦波儀 來檢測被催眠者的催眠深度,以求更科學的操作。

此種儀器無法單機獨立操作,需要配合電腦。

二、驗穴位電導型 (被測者手握量測棒,測試者用探棒測量特定穴位) 

目前市場原則上有兩大主流,一為日本良導絡系統,一為德國傅爾電針系統。兩者都需要使用 微量電流 來流過人體,透過計算流過人體的電流量 (或是電阻計算)多寡來判定人體的氣血及健康程度。

由於需要形成電流迴路,所以必須事先讓受試者先握一根導電棒或是夾一個會導電的夾子在手上或是腳上。當測試者手拿金屬探頭接觸受試者身體時,就會瞬間形成迴路 (有進有出形成迴路),電腦的速度很快且電流量很小,所以人體理應不太會有感覺到有電流經過。

目前在國內較知名的良導絡儀器為 M.E.A.D (業者位於台中),傅爾電針目前並無 知名業者 (製造電路也很容易在網路上找到),但曾有知名的 鍾傑教授 (已過世) 改良並命名為 秦值儀。

下圖為筆者與 鍾傑教授 合影於中國 

 

 

不管是 良導絡系統 還是 傅爾電針 系統都需要認穴位 (手上 12 個,腳上 12 個),所以如果因認穴不準會有很大的誤差產生。M.E.A.D. 因為改良了探頭 (有探頭專利),所以減少了因為操作的認穴及壓力的不同,而產生的誤差 (認穴不準,依然會有問題)。

由於良導絡系統每一次測量都會興奮穴位 (跟中醫的針灸一樣),所以較不適合進行短時間密集的比對測量 (如適性比對),比較適合長期保健的測量使用。如果短期一直持續測量,你應該會發現讀值會越來越高 (穴位興奮的結果)。

傅爾電針 較不會有興奮穴位的問題 (與使用的電流量及調變頻率有關),但如果是早期的機型 (包括秦值儀) 由於測量探頭為如針的尖端,所以一樣會有穴位興奮及受試者的不適 (被針插的很痛)。小弟曾使用一款改良型的 傅爾電針,探頭改為裝棉花的圓頭 (約 1.5c m 直徑),不但覆蓋面積大 (不會有認穴不準的問題,因為面積大),而且無針尖刺激皮膚,不會興奮穴位及讓受試者表面皮膚受傷等缺點 (存在與皮膚接觸是否良好,而影響檢測結果)。

以上兩種系統由於終究還是需要尋找 特定穴點 及 脫鞋子 (有 12 個穴點在腳上),所以不如現行 量子儀器 的方便性,已經逐漸淡出市場。

目前依廠牌及功能的不同,售價約為 5 萬 ~ 20 萬台幣。

簡單的 傅爾電針 只是電流計及可變電阻等,不需要配合電腦 (但市售型則大多需要配合電腦才能操作)。

有一款叫 阿丘普洛 的儀器就是 傅爾電針 的進階版,也有複製能量及檢測產品適性的功能。此儀器並不是量子儀器,但已有 類量子 儀器的初級功能。

但改良型的儀器就無法單機獨立操作,需要配合電腦 (良導絡系統也是一樣)。

這種接觸型 (有探棒) 的儀器,對於一些體質較差的病人,會造成無法運作。原因是,電流必須要經過病人的身體,但有些人的身體電導性很差,或是身體太濕 (尤其是一些會流手汗或腳汗的病人),都會導致儀器的失常。

 

三、光波載體檢測儀器    (使用光波為載體,一般使用發光二極體    LED  ) 

使用光波為載體,將一定的訊息使用光調變技術透過耳機 (其實不是耳機,只是長得像耳機) 裡面鑲的數顆發光二極 (LED),將特定的調變光波射入皮膚及接收反射光波。調變光波與人體共振後會反射相對應的干涉調變光波,透過儀器的解析後再以 USB 線將數字資料送回電腦來處理。

在耳機內的 LED 並不全是發光二極體,有幾個是接收光波用的光接收二極體 (外形長得很像),所以這幾個是不會發光的,並不是它壞掉了 (有儀器的人自己可以試試看)。雖然是耳機,但卻不一定要戴在頭上,把它夾在身體上效果也是一樣的。

這類的儀器有用到部份的 量子力學 技術,所以精確度算是很高,但使用上有其一定的限制。

例如:
1.如果耳機內的 LED 燒掉 (LED 是有壽命的),將影響測試的準確性,而 LED是否燒掉很難用偵測迴路來加以偵測 (因為會影響量子光波的發送)。
2.全部的功能都寫死,只能照著使用,如果儀器有錯,就一路錯到底。
3.偵測及回饋 (修護) 都必需戴著耳機,使用者行動受限不便(無法遠端處理)。
4.只能勉強算是 半部量子儀器。

優點是 全圖像畫面 淺顯易懂方便,但如果牽涉到回饋 (修護) 部份有其 潛在風險 !

知名機型為 3D Oberon及 3D-QMRS 等,市面上這類的機種很多,名字前面大多會有 3D 字樣,特點就是有完整的 醫學器官圖片,其理論依照現行醫學 (西醫體系) 所架構,所以會較有沒有彈性。

目前依廠牌及功能的不同,售價約為 200 萬 ~ 300 萬台幣。

此種儀器無法單機獨立操作,需要配合電腦。

有些機種為拼湊版 (一般會比較便宜一點點),其界面為舊款 RS-232 接頭,所以需要一個轉換頭將扁形 9 Pin 的接頭轉換成 USB 線頭,還需要在電腦端先安裝 RS-232 轉 USB 的程式,否則無法使用。這類的舊瓶新裝儀器很容易因為硬體相衝 (硬體 IRQ 的問題),而發生無法操作的情況,使用者要特別小心。

下面這部就是已在市面流竄的仿造機:


 

重頭到尾只靠一個單晶片搞定 (照片中方型黑色那顆就是),超級精簡省錢 …… ^_^

在中國已有許多 仿製型 的 3D 機種 (也有什麼 4D 或是 5D,看來以後也會有 6D 了 …. 真是一團亂),也不排除會回銷到世界各地。筆者曾經在中國拆解過這種儀器 (如上圖所示),裡面僅是一般的 BIO-feedback 結構,僅用了一個 單晶片 就搞定一切,全部都是用軟體來 模擬 與 測試 (並未真正進行實際的測試),我大概算了一下其電路元件的成本不會超過 新台幣五百元,但售價依然高達 台幣五十幾萬 之譜 (但已比正統 3D 便宜了很多),因此使用者在購買這類儀器時要特別小心,建議不要有貪便宜的心態 !

四、電導載體量子儀器 (使用微量電流為載體,長得有點像穴位電導型,但無探棒) 

這類型儀器不需偵測穴位,但需要手抓一根握棒,用來定位或是流過非常微量的 電流 (比良導絡系統更低量的電流)。

依照 量子技術 的應用高低,而會有檢測項目數量的不同。

優點是使用簡單,而且價格便宜,因為沒有牽涉到到回饋 (修護), 所以使用上無 任何風險。

這類是較低階的量子儀器,只能算是沾到量子力學的邊,但以足夠一般人家居使用。

品牌以 藍天使 – 量子亞健康健康檢測儀為代表 !

售價約為 數十萬台幣左右 (視有無使用雲端技術)。

此種儀器無法單機獨立操作,需要配合電腦。

五、量子儀 (使用微量電流為載體,長得有點像穴位電導型,但無探棒) 

這類型儀器在大陸淘寶網非常多,但需要手抓一根握棒,用來定位或是流過非常微量的電流 (比良導絡系統更低量的電流),這裡面還含有音頻信號的調變技術,藉著比對特別訊號的衰減而進行解讀。 

真要說這是 量子儀器,我只能說 …. 那就算吧 (很無奈)。 

優點是使用簡單,而且價格非常便宜,因為沒有牽涉到到回饋 (修護),所以使用上無任何風險。 主要是用到 生物回饋的方式 (BIO-feedback),並不是有些網站稱的 電阻儀。

原因很簡單,因為 電阻儀 會因為手握檢測棒的 鬆緊 而影響到整體的 電阻值,但這部儀器並不會因為手握的 鬆緊 而影響整體的檢測值的。

商家有特別開發一版 安麗版,但這與直銷業的安麗應該無直接關係,儀器是一樣的,只是資料庫的分析解說不一樣,方便給賣保健品的人使用。不管是那一版,裡面的繆誤都很大,用來參考可以,但是千萬不要太當真 !

但再怎麼爛,人家還用到一顆 單晶片 咧 (黑色長方型,較小的那個就是)…. Q.X.C.I. 連個晶片都沒有(指我拆的那型,如果還有新型我就不知了) …  

 

下圖是這部儀器的內部機板 (不同製造商設計會有些微不同,但是零件就差不多這麼多啦):

 

 

從機板上的零件來看,整體成本 不會超過 台幣一百元,售價約為 幾千台幣左右。

此種儀器無法單機獨立操作,需要配合電腦。

 

六、 變種型量子儀器 (BIO-feedback) 

 

      這類的量子儀器仍需要手握探棒或是頭綁頭帶 (或手帶、腳帶等)。理論上,一部真正符合量子力學原理的儀器,必須要能體現“量子糾結” 效應現象,也就是不需要接觸實際物體就能透過量子糾結的原理而檢測到物體,甚至反向進行回饋 (修護)。

 

                  目前市面上這類可以遠端進行檢測及修護的儀器相當多,下段將有簡介。 

 

                  變種型以 QXCI (此儀器的爭議非常大,尤其是儀器發明人本身) 為代表,使用時需要綁頭帶等 (其實也可以遠端測試) 不需使用人體為共振體,以亂數取值的方法來當作測量的基準 (詳情請參考量子力學的 “測不準原理”)。雖然依照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如果沒有使用人體來共振產生測量相對基準值,將會導致測量到的結果發生大量偏移 (不準),但在實際使用時並未發生有明顯不準的現象 (可能研發廠商有特殊的補償技術,所以我們才感覺不到)。

在亞洲相對應機種為 Q.W.S.,與 QXCI 操作模式幾乎是一模一樣。Q.W.S. 的功能相當齊全,是部難得的營業機種 (但要用量子儀器來賺錢似乎還是不容易的)。這部儀器雖然稱不上百分之百完美,但對於一般使用已然足夠,裡面部份有關於靈性方面的
檢測建議參考就好,不需要太過當真 !

雖然功能齊全,但經常會有一些使用上的 Bug (每部儀器都會有,但這部稍為多了一點),有意購買者,建議請教一些已擁有此儀器的使用者為佳 (非儀器銷售者)。

                  這部儀器在市場上進行銷售約有十餘年,但是製作技術卻很落伍,看起來很久沒改過硬體設計了 …. 

 

下面是這部儀器內的外型及內部電路板:

 

 

      電路板上好像有一層泥土 ? 那不是 泥土,是因為 怕人家 知道用什麼零件 (可見製造門檻很低),從而進行仿冒採取的一種自我保護措施。這已經是差不多 幾十年前 的做法了,現在看起來 …. 確實有點 好笑 ! 電路板上,完全沒有用到任何的晶片 (集成電路),只是一般的電子零件拼湊起來,整體電子零件成本不會超過台幣三百元。

售價約為 80 萬 ~ 130 萬台幣 (不同時期價格不同)。

照片上面寫 Q.M.C.I. ?? 並不是筆者搞錯,而是這一家廠商的儀器常常在改名字,而且 發明人 據說也被很多國家通緝 …. 細節部份,大家自己去 Google 一下吧 …… 

 

              此種儀器無法單機獨立操作,需要配合電腦。

 

 

繼續讀下半段:按此繼續閱讀下半段

 

< 量子儀器 量子儀器 量子儀器 量子儀器 量子儀器 量子儀器 量子儀器 量子儀器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在〈『市面量子儀器的比較與評估』(1/2)〉中有 0 則留言

  1. >我的論文題目想要做量子相關的,你對這方面有研究嗎?

           在此部落格有一些簡單的文章你可以先看,其餘的上網找就一大堆了哦 !

           小弟主要在實際應用方面,不實際針對量子力學來進行研究。

  2. 您好,代其他網友詢問:他認為您的儀器 "應該是光譜儀的應用而已..其他什麼風水用途的..先送國家檢驗或國際檢驗再說..",請問何解呢?謝謝。

  3. >他認為您的儀器 "應該是光譜儀的應用而已..

           我是沒聽過光譜儀可以做到目前小弟所做的這些實驗,如果有煩請告知 !

           如果您講的光譜儀是指真正的光譜儀(市面上也有叫這名字,但卻不是驗光譜的儀器),光譜儀只是驗光譜,主要用來驗成份。

    >其他什麼風水用途的

           小弟只做自己的實驗及學習,目前在網上寫的這些全部都是真實的。

    >先送國家檢驗或國際檢驗再說..",請問何解呢?

     

           這樣的動機小弟不明白 ?

           因為,我目前做的這些實驗,國家檢驗或是國際檢驗的相關機構,他們都做不到 …:)

           既然做不到,我找他們做什麼 ?

     

           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