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3
就像防治肝病的醫生死於肝癌、心臟科醫生罹患心臟病一樣,一位在大學教授兩性關係課程、經常上媒體論述婚姻,同時還是諮商心理師的「專家」,出書驚爆自己離婚,令所有人感到一陣錯愕與沮喪——連專家都保不住自己的婚姻,那還有什麼希望?
「專家不能保證不離婚,但應該更有勇氣面對自己婚姻中最真實的那一面,」王瑞琪這麼說。
農曆年剛過,王瑞琪和一雙兒女攜手同遊泰國普吉島,這是二十多年來首次母子3人出國旅遊,一路風和日麗,悠閒自在,很像是他們眼前單親生活的寫照。
王瑞琪說,離婚後自己和兒女才真正「呼吸到自由的空氣」。5年多來,母子3人相依為命,逐漸發展出一種像朋友的相處模式,「我們越來越像室友,」王瑞琪說,女兒大學畢業在竹科工作,兒子則在台南成大就讀,一家3口雖然分居3地,但情感上卻十分親密。
只不過,這樣美麗的人生風景,是王瑞琪經過一場天翻地覆的離婚風暴、一段痛徹心扉的自我醒悟才得以相遇的,即便她是大家尊崇的兩性婚姻專家。
「婚姻專家」、「心理諮商師」的頭銜,甚至自己傳授分偶家庭感情維繫方法的著作《我的老公是台商》,在踢爆先生與大陸女子外遇後,卻彷彿刺耳的訕笑和揮之不去的包袱,壓得王瑞琪喘不過氣來。王瑞琪坦承,悄悄簽字離婚後的第一年,她心中仍存有「乾脆偷偷復合,免得公諸於世會尷尬、事業也會完蛋」的念頭。
告別過去
「有快樂的父母才有快樂的小孩,這是我的核心理念,也是讓我破繭而出的力量,」王瑞琪說,婚變當時心中的想法是「先救自己」,唯有自己得救,才能讓孩子的生活恢復平穩。
然而,在自己拿手的事情上跌倒,更讓王瑞琪「無法放過自己」,急於要「給自己、給大眾一個說法」,終於落得憂鬱症纏身。就醫服藥加上尋求諮商協助,──回頭檢視自己早已千瘡百孔的婚姻後,她終於學會誠實面對,不再虛假粉飾地過日子。
王瑞琪花了2年時間重生,並將期間走過的心路歷程集結出版──《終於學會愛自己》,告別過去。「『出櫃』之後反倒海闊天空,」王瑞琪說,離婚後來找她諮商的人反而更多,而自己在完全瞭解婚姻況味後,在分析問題時更能切中要害,也更具說服力。去年底,她成立了「可言心理諮商所」,正式開業接案。
過去,若有人為了孩子而困在劣質婚姻關係中舉棋不定時,王瑞琪總曉以「兒孫自有兒孫福」之類的話,鼓勵當事者放手追尋自己的幸福,但在自己親身經歷過後,才體會「讓孩子跟著大人受苦」,是一種怎樣的錐心之痛。
學會愛自己之後
王瑞琪離婚那年,兒子15歲、女兒已近成年,即使早已懂事,也都沒有反對,但他們對父母離婚這件事,其實無法完全釋懷。女兒一開始故作輕鬆:「沒關係,反正我跟老爸不熟。」但逐漸隱藏不住情緒,尤其不能諒解母親竟被這件事情擊倒而不能好好照顧子女,母女因此爆發激烈爭吵;深覺被父母背叛的女兒,因此有了不婚、不生的想法。
而和女兒的情況相反,正值青春期的兒子則「不講話」,關閉內心感覺和對外的溝通,表面一切如常。但王瑞琪心裡知道,父親角色的幻滅,對兒子而言將是一個永遠的缺口。直到現在,只要觸及這方面,兒子就以沈默來保護自己,「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來彌平傷害,」王瑞琪表示。
或許是受到父母離婚的影響,王瑞琪的一雙兒女目前都沒有感情對象。對此王瑞琪不以為意,「早點認清現實中的愛情與婚姻不像小說中那麼浪漫,是件好事,」她一直細心觀察兩個孩子的狀況,準備隨時伸出援手。
一位婚姻專家在自己摔得鼻青臉腫之後,勇敢地爬起來吶喊:終於學會愛自己。
但學會愛自己之後呢?兩性間、親子間,仍有許許多多的課題要面對。
原始文章: http://www.sinorama.com.tw/show_issue.php?search=1&id=200749604026c.txt&cur_page=1&table=0&keyword=兩性專家的婚姻習題&type=&height=&scope=&order=&lstPage=1&num=